第六十九章八科取士-《朕即大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赵桓摆了摆手,并不认同,说道:“八科取士,前唐已经失败,沦为点缀,最终只剩下进士科,考四书五经,诗词歌赋。有唐一代,科举尚不如我朝完善。”

    “卿如果只是想恢复古治,那毫无意义。”

    陈东立即解释道:“臣以为这两者大不相同。前唐八科取士,取得是官。一朝只录取二十九人为进士,其他七科皆为胥吏,这才导致进士越发重视,而其他七科几乎无人问津,先后终止。”

    “但臣以为国家之兴亡,在于吏治;吏治之得失,唯在用人。”

    “但恰逢在我朝,吏治之腐败,堪称亘古未有。胥吏之为祸,累坏朝廷政策,频频导致地方黑暗腐败,叛乱从生。”

    “以至于在我朝地方形成显著的吏强官弱局面。”

    “黠吏之为奸,常起于上无所畏,而下无所忌。这是因为我朝胥吏人数是官员的数十倍,但却并没官身,亦几乎不可能升迁。无惧无畏,又无希望可言,所以他们迅速转为贪污腐败,勾结士绅。”

    “但若恢复八科取士,则学子可以从取代垄断地方的胥吏。显著减轻地方的黑暗腐败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有一点极为关键,进士科的学子,也要从基层开始升迁,并不高于其他八科。”

    听完,赵桓神情一振,感觉有十分浓厚的兴致了。

    贪官污吏这个词,也就是从大宋开始,成为转折点。

    在大宋之前,贪官更让底层百姓痛恨。而自大宋之后,污吏更让百姓绝望。

    这就是因为从大宋开始,官吏成为两个互补流通的阶层。

    胥吏之奸,成为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头痛不已的一个弊端。

    如果这次趁着为学子规划出路,一并解决了奸吏的积弊,无疑是一件令人非常振奋的事情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