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三章国家伟力-《朕即大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为了转移御前军器所,东京军民付出了数以万计的伤亡。

    如今这出军工作坊已经初步恢复生产,赵桓无论如何都要亲自来看看,他究竟能否配得上东京军民前赴后继的壮烈牺牲。

    左相梅执礼陪着赵桓一同过来检视这座新的御前军器所,作为宰相,梅执礼总揽朝政,赵桓在战时也给了他极大的权力,几乎不对他处理政务作出任何约束。

    他权力膨胀的同时,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,军队后勤方面他大权在握,对器械制造、物资供给了如指掌。

    虽然国家处于危难当中,但行政效率、监察体制却达到了一个巅峰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清楚,器械制造、物料补充都由左相协调,当然出现问题,问责也肯定是找他。

    也正因此,御前军器所的恢复生产速度极快。

    梅执礼向赵桓介绍道:“御前军器按制度有五千余工匠,但在外城时有所死伤、离散。”

    赵桓点了点头,表示理解,问道:“如今御前军器所有多少人?四千人可有?”

    梅执礼面露笑意,抚着胡须,从容回道:“官家这番却是极大低估国朝伟力了。”

    “恩?难道……”赵桓眼神一亮。

    梅执礼笑着回道:“臣到此地之前,特意翻了一下名册,截止昨日,御前军器所共有诸司使一人,诸司副使三人,内侍卫监官三人,万全工匠两千四百人,冶铁工匠一千六百人,制弓匠、造箭匠两千二百人。合计六千二百余人。”

    这再一次刷新了赵桓对大宋文官政府行政效率的认知,惊叹道:“怎么会有如此多工匠?”

    梅执礼解释道:“这其中多数来自厢军,厢军中工艺水平较高的士卒,会被充为为军匠、兵匠或作院军。另外,按典制如果兵匠的数量不足,便招收民匠加以补充。这套流程,御前军器所、弓弩造院、南北作坊都已熟悉。如今围城日危,作院发米、炭为薪,民间工匠趋之若鹜。”

    赵桓也面露笑意。厢军,这又是大宋独特的风景。厢军虽然名义上为军队,但基本上什么工作都干,诸如铺路造桥、打鱼屯田、制造甲具等等,但唯独不负责打仗。

    所以当初有厢军勤王入京,大宋统治者们也没想过要把他们派上战场,禁军主力覆灭了,这些不起眼的厢军倒是幸存了下来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