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六章 北庭都护府-《帝国猛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然像氐羌族、赤羯族这样,并不是所有的人口都被镇南军屠戮一光,只不过镇南军把攻占下来的很多部落的老弱妇孺,全部转移出了草原。

    这些部落的年轻女子,则被分配给了镇南军将士为妻为妾。

    虽然经过镇南军一年多的攻伐,让草原上的人口数量骤减,但是等镇南军彻底控制了整个草原,草原上一百多个游牧民族的人口加起来,依然在六千万以上。

    李斌随后在草原上设立了北庭都护府,来管理草原上的一百多个游牧民族。

    整个北庭都护府被划为了八十个郡和六百八十个县,并且李斌准备在每个郡都修建一座郡城,在每一个县都修建一座县城。

    用这八十座郡城和六百八十座县城,来掌控广阔的北方草原,防备草原各游牧民族的叛乱。

    李斌又在北庭都护府组建了八支新的标准卫,并且吸收了草原各族的骑兵,加入了新成立的八个卫之中。

    八个卫的主帅,李斌抽调了白起、王翦、李牧、廉颇、王彦章、杨大眼、夏鲁奇、高敖曹担任。

    他们八人原来的八支独立骑兵卫,则由八位副帅接任。

    在攻伐草原的过程中,李斌虽然从来没有上阵杀敌,但却有不少草原各游牧民族被俘的将领,死在了李斌的手中。

    作为镇南军的掌控者,李斌能亲自上阵杀敌的机会,几乎已经没有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李斌只能靠亲手斩杀修为较高的战俘,从而让太极八卦图快速吸收能量。

    虽然这么做,很可能会让太极八卦图吸收到大量暗物质,从而导致太极八卦图进入休眠,但总不能因为担心,就直接把自己的金手指给废掉吧!

    依靠着斩杀众多草原各游牧民族被俘的将领,李斌在一年半的时间里,从太极八卦图中新召唤出来了四名文臣和六名猛将。

    四名文臣分别是魏征、长孙无忌、寇准和于谦。

    魏征,字玄成,唐朝时期的名臣,因直言进谏,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“贞观之治”的大业,被后人称为“一代名相”。

    贞观十七年,魏征病死,官至光禄大夫,封郑国公,谥号文贞,同年入凌烟阁。

    长孙无忌,字辅机,唐初的宰相。

    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,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,后又结为姻亲。

    唐高祖起兵后,无忌前往投奔,并随太宗征战,成为其心腹谋臣,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,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。

    长孙无忌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,后被任为顾命大臣。

    长孙无忌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,显庆四年,长孙无忌被许敬宗诬陷,削爵流放黔州,最终自缢而死,上元年间平反。

    寇准,字平仲,北宋名臣。

    寇准两度入相,一任枢密使,出为使相。

    乾兴元年数被贬谪,终雷州司户参军,天圣元年九月,病逝于雷州。

    于谦,字廷益,明朝名臣。

    土木之变后,英宗兵败被俘,于谦力排南迁之议,坚请固守,升任兵部尚书。

    明代宗即位后,于谦整饬兵备,部署要害,亲自督战,率师二十二万,列阵北京九门外,抵御瓦剌大军。

    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,于谦以“社稷为重,君为轻”不许。

    也先无隙可乘,被迫释放英宗。

    和议后,于谦仍积极备战,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,又遣兵出关屯守,边境得以安宁。

    当时朝务繁杂,于谦独运征调,合乎机宜,其号令明审,令行政达。

    天顺元年,英宗复辟,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,致使其含冤遇害。

    明宪宗时,于谦被复官赐祭。

    有了魏征、长孙无忌、寇准、于谦四人,让镇南大都督府的文官体系,又得到了进一步增强。

    算上这四名文臣,李斌从太极八卦图中,已经召唤出来了十六名文臣谋士。
    第(2/3)页